饮食养生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古方千金不换
TUhjnbcbe - 2020/12/18 15:06:00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多数是由细菌或病*感染引起的,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主要为鼻病*、合胞病*、流感病*及风疹病*等。

立秋之后,秋风秋雨渐多,天气由热转凉。由于昼夜之间温差增大,也是人们发病较多的时节。常见的有支气管炎、哮喘病复发,肠胃疾患增多、“热伤风”等。因此,在秋季应注意保健,尤其是冬季支气管炎病高发季节,做到防病于未然。介绍一下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以长期反复咳嗽、咳痰或伴喘息为主要特征。其病理特点是支气管腺体增生、黏液分泌增多。疾病进一步发展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引起肺动脉高压和肺源性心脏病。环境污染、吸烟、感染、寒冷气候等均可引发本病。本病为一种常见的多发病,患者中以中老年人居多,据统计,50岁以上人群本病患病率高达15%甚至更高。慢性支气管类属于中医学“咳嗽”“痰饮”等范畴。认为外邪侵袭以及肺、脾、肾三脏功能失常,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人体正气不足,卫外失职,感受外邪,外邪既可以是风寒之邪,也可是风热之邪,也可风寒之邪化热,侵犯肺脏,使肺失宣肃;或肺气虚弱,卫外不固,复感外邪;或因年老体弱,脾肺气虚,脾失健运,湿聚成痰,停蓄于肺;或肺有宿疾,复感外邪;或久病之后,由脾肺损及肾,导致肾气不足,纳气无权等。

从本病的发生、证候来分析,其病机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标实者,主要是痰湿阻肺,宣降失调所致;本虚者,主要是脾、肾亏虚,水饮不化而致,即所谓“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因此,宣肺化痰、健脾益肾等治法为辨证论治慢性支气管炎所常用。临床上辨治本病多分如下三型:

症见咳喘以晨起为甚,痰涎壅盛,咽喉不利,舌淡、苔白或淡*而腻,脉弦滑。治宜宣肺降气,化痰止咳,予三拗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味。基本方药:麻*6~10g,苦杏仁、炒苏子、炒白芥子、炒莱菔子、紫菀各12g,桔梗、炙甘草各6g。临证加减:热象明显、咳吐*痰者去白芥子,选加生石膏、*芩、蒲公英、鱼腥草等;喘息剧者,去桔梗,选加桑白皮、白果、地龙、白僵蚕;胸痛明显者,选加瓜蒌皮、葶苈子;见有舌干、苔少等气阴亏虚证者,去白芥子、莱菔子等,加麦冬、太子参、五味子等。此型患者,若见咳吐痰涎清稀、畏寒肢冷者,则可选用小青龙汤加减。症见咳嗽日久,痰多清稀,背冷肢凉,纳差乏力,舌质淡、苔白滑,脉弦滑或濡细。治宜健脾益气,温化痰饮,予苓桂术甘汤合二陈汤加味。基本方药:茯苓30g,白术、厚朴各12g,桂枝、法半夏、陈皮、苦杏仁、*参各10g,炙甘草6g。临证加减:咳吐痰涎清稀、畏寒背冷明显者,加干姜、细辛、五味子;体虚喜汗、易感冒者,选加*芪、防风、白芍等。症见咳逆痰多,夜间尤甚,痰带咸味,腰酸畏寒,舌质淡紫、苔白滑或厚,脉弦滑、尺大或尺微。治宜滋肾温阳,化痰止咳,予金水六君煎加味。基本方药:熟地*15~25g,当归、紫菀各12g,茯苓15g,法半夏、陈皮、生姜各10g,五味子、炙甘草各6g。临证加减:咳喘甚者,加麻*、苦杏仁、炒苏子;痰质干*,不易咳出者,去五味子、生姜,选加川贝母、瓜蒌皮、海浮石等;肾阳亏虚者,加淫羊藿、露蜂房;肾阳虚证明显者,可予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

在线

1
查看完整版本: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古方千金不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