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养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朱康有中华传统科技与创新思维 [复制链接]

1#
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231222/p2l2vhx.html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就开始了从国家层面对科技创新战略的重视和倡导。一直以来,我们不缺从1~的积累性、应用型创新,缺的是0~1的原创性、基础性、理论性的创新,或导致外在环境的封闭和围堵一旦形成,其后果将难以预料。如果在科技创新上没有重大的突破性进展,单凭体量“虚胖”,很难在未来竞争中立得住、站得稳。

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朱康有认为,饱含人文价值属性的中国古代科技,塑造了“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启发我们未来更好地把握“守正创新”的科技发展前提和方向。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科技中的独特思维方法,如实践理性、直觉和灵感、类比和意象等,显示出强大的创造性特征,对今天科技创新仍有诸多值得借鉴之处。我国要实现革命性科技突破、引领人类科技文明,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立足中华传统科技思想和理念,在物质观、时空观、意识本质等问题上提出独到见解。

推陈出新:我国发生颠覆性科学理论与技术的臆测

1.关于物质层次的新假说。与西方强调“信息”横断面的空间结构分布属性不同的是,我国学者发展了对信息作为时间延续属性的功能性认知,将“时空结构信息混融在一体的整体状态”作为第三层物质的根本内涵,并把它与中国古代科技公认的“气论”基础结合起来。

2.关于意识本质的研究。西方哲学、科学一直采取对意识从外向内的研究途径,这是有很大局限性的。中华文化反求诸己的“内向性”运用意识的方法论,与现代科学成熟的外求法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大量身心健康养生的内容,可能远远超出了“中医”的范围,如果结合这些基础性观念,在现代科学基础上加以挖掘、创新,带来的将是如马克思所说的“人的科学”文明的提升。

更多精彩观点

01

守正创新:以中华有机自然观

校正科技发展方向

李约瑟肯定了中华有机形态的科学观,认为它对未来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西方与人文割裂的机械自然观,难以兼顾生命自身的价值理性。而有机自然观的核心,就是把生命作为中心点,不违背人类乃至万物生发的规律,且以有机系统的立场看待宇宙,“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和合共生,共同沿着各自的“道”有序演化。

假设再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当后世人们反思我们今天引以为自豪的西方科学技术形态时,或更能冷静评价之:在创造巨大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出了毁灭这种文明的手段。看起来合乎理性发展的“科学”,其实犯了“方向性”引领的错误。目前科学研究已经踏入人文价值界域,不得不深入关切探索的前提与方向。年7月15日,52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德国博登湖畔联名发表《迈瑙宣言》,指出科学是通向人类幸福生活之路,同时也在向人类提供自杀手段。人类究竟为何而创新?创新是否需要价值的内在引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创新”在科技战略规划、科技重大创新等方面的意义同样不可低估,“塑造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让科技更好增进人类福祉”势在必行。“守正”即深具价值规范、引导功能,符合科学人文化方向。西方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既创新了人文精神,也在更大程度上撕裂了与人文价值理性的关联:工具理性反对价值理性,成为脱缰的野马而不能自控。“求真”占主导地位的西方理性传统,须用“求善”占主导地位的东方(尤其是中国)价值传统来校正,或可避免现代文明危机。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科技活动要遵循一定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年我国成立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都在给科学注入价值,以使科学精神和道德理想结合、科学与人文精神相融。

我国古代“天人合一”观念使人们在研究、探索自然时,顾及人的价值选择,故“人文性”非常突出。一方面,一些古人确有将科技成果视为“奇技淫巧”,对其科学原理及发明者未加以重视;但另一方面反映出一些古人对科技误用的人文节制考量。“中国传统文化人文本位思想的确定和不断强化,对古代科技的一个显著影响就是定向作用,即引导、制约和促成了古代科技朝着以服务人生为主要内容的方向发展。”

李约瑟认为,不应把传统的中国科学看作近代科学失败的原型:虽然古代中国科学思想没能产生类似西方的科学范式,但却有可能为将来的新科学开辟途径。随着现代人们对科学不断深入的反思、对重新实现人文与科学平衡的不懈探索,科学发展新的模式正处于建构之中,道德与科学结合,以人文理性支配和引导科学理性,无疑将成为以后科学建构的基本思路。重大科技创新应该密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