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重阳节,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被称为是敬老节。因“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所以古人认为,重阳节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
中医认为,重阳节气后,气候逐渐转凉,阳气由升浮逐渐趋于沉降,生理功能趋于平静,阳气逐渐衰退,是易发病的时令。此季节身体感到不适的人明显增多,尤其是中老年人。因此应注意重阳节养生,防病延年。在重阳佳节到来之际,不要让爱继续等待,敬老,就从关心家中老人的养生开始吧!
老年人有着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灵枢?天年》中提到:五十岁,肝气虚,眼睛开始不如以前看得明了。六十岁,心气虚而喜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不再光滑润泽。八十岁,肺气虚,语言表达欠清晰。九十岁,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在此基础上,发生各种疾病而带来的生活质量下降,影响着老年生活的幸福感。
《*帝内经》说从前有善于养生之道的人,顺应自然规律,饮食起居有节度,不过度地操劳,就能形神兼修,长寿而终。后天因素在人的寿命上有着至关重要影响,如果能正确运用中医药的理论和行之有效的方法,那么“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重阳,指日可期。
01情志养生法
中医认为“百病生于气”,情志活动对人体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保持心情愉悦则气血调畅、五脏调和。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躯体功能影响最大、导致老年人残疾最主要的原因是痴呆、卒中、抑郁等神经精神疾病。因此不可忽视情绪对机体在心血管、免疫、神经上的不良影响。
情绪不宜走极端,喜怒有度,思悲有节,保持恬淡愉悦的心态,稳定平和的心境,及时疏导内心的不愉快,拥有健康的精神状态,才更有可能保持和谐有序的生理状态,延缓衰老,应对疾病。
首先,子孙当常伴老人左右,帮助他们克服孤寂、伤感等不良情绪。同时,也要增加老年人生活的趣味性,投其所好,使老年人的心思都集中在所好之物上,自然就可以避免低落情绪出现,这是老年人保持怡情畅志的主要方法。
02食疗养生法
对于老年人来说,身体的各种机能逐渐衰退,如肠胃的消化功能、心脑血管的功能等都有所减退,不适宜的饮食习惯同样于健康不利,甚至是某些疾病的诱发因素,因此需要格外注意饮食。
做到骨肉果味荤素合理搭配,五味调和,不能有所偏嗜。在饮食习惯上,宜少食多餐,宜不饥不饱、不寒不热,食不宜过杂,忌肥腻。生肉、生菜、白酒、大醉、大咸等不适于老人,这些食物往往不易消化,对血管与血压会产生不利影响,而且还可能传播传染病与寄生虫病。
03运动养生法
老年人长期锻炼可以提高肺活量,调和气血,促进体内血液循环,疏通筋骨改善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坚持每天早晚运动。适合老年人的运动主要包括太极、健身操、气功、散步、慢跑等相对较柔和的运动。
04起居养生法
首先为择居,住在深山老林之中,固然清幽安静,但交通不便,难于往来;如果住在人烟稠密之处,又难免事务繁多,声音喧杂。尽可能在“人、野相近”之处,既不离群索居,又往来方便,或是打造舒适安静的家居环境,家是人们接触最多的地方,居处环境如何直接影响身心健康。
睡眠同样是重要的一环,睡眠质量直接影响着身心健康状态,人体生理生化特征改变的节律随年龄的增加而变化,老年人睡眠节律易被扰乱,宜保持有规律的生活,早睡早起,保持睡眠充足,避免昼夜颠倒,随心所欲。
广积德提醒
深秋之时,草叶枯落,花木凋谢,常使一些老年人有凄凉、垂暮之感,导致情绪忧郁、烦躁等,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句。我国古代民间有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赏景的习俗。这个时候,老年人若身体条件允许,去登山远眺。定会心旷神怡,使一切忧郁、伤感之事顿时消散。
推广中医文化普及养生知识
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