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孙思邈曾经在书中记载:“正月肾气受病,肺脏气微,宜减咸酸,增辛味,助肾补肺,安养胃气。”正月里,我们的肾气容易受到外邪的侵伤,肺气会比较弱,我们在饮食上应该减淡咸味和酸味,增加一些辛甘味,帮助补养脾肺肾。
借鉴古人的这一观点,我们在正月这段时间养生中,要注意这3宜3忌,养护好了,在过几天开春了,我们身体的阳气才能更好的宣发,气血才能更充足。
一宜:减少咸味酸味,增加辛味甘味
一忌:常食生冷,油腻之物
在饮食方面,喜欢吃咸味酸味的要忍一忍,正月里来是新春,春天就要到了,我们的肝气会越来越旺,若是一味进食酸味,容易使肝火更旺,伤及脾胃,损伤气血,故而才要我们减少酸味,常吃些甘味养护脾胃。常见的酸味食物有番茄,橙子柚子,山楂,柠檬等等。
而且考虑到立春前后,我们阳气要开始升发的特点,所以建议咱们吃上一些具有辛甘发散的食物,比如韭菜,洋葱,芥菜,白萝卜,紫苏,花椒,竹笋等等,也有助于我们肺气的宣发。
在过年期间,大家荤素不忌,开心就好,但是过完年,我们就要管住嘴巴,开启养生模式了,在正月里,天气忽冷忽热,很多中老年人多伴有旧疾,被春天的邪气侵犯,很容易精神昏倦,勾起救兵。加上咱们春节期间吃了很有油腻的食物,积滞到春天,很容易头昏发热,咳嗽有痰。
故此后续这段期间,也要减少油腻之物,注意保暖,切勿让身体受凉,喜欢吃生冷,荤腥的朋友要有所忌讳,不要常吃,多吃,平时养护我们的脾胃,可以多吃上一些山药,小米,胡萝卜等等。
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月令》中曾谈到“正月宜食粥,有三方,一曰地黄粥,以补虚;二曰防风粥,三曰紫苏粥。”
第一款:地黄粥
药王孙思邈记载的地黄粥方法是“取地黄捣汁,候粥半熟以下汁。复用绵包花椒五十粒,生姜一片同煮,粥熟,去绵包,再下熟羊肾一具,碎切成条,如韭叶大,少加盐食之。”
而今,我们简化了步骤,可以按照下面的做法,取鲜地黄克,捣汁备用,粳米50克洗净,冰糖适量,同入锅中加适量水,煮成粥后,将鲜地黄汁倒入粥内,文火煮20分钟即好。
第二款:防风粥
防风10~15g,葱白2根,粳米g,先将防风、葱白洗净煎煮取汁,去渣。粳米按常规煮粥。粥快熟的时候加入汤汁,稍微再煮一下就可以出锅。早晚都可以食用。
帮助我们身体祛风解表,散寒,适合正月冷热不定,受寒受风的时候吃,老幼皆宜,体弱者也适合。
第三款:紫苏粥
新鲜紫苏(连梗)10g,粳米50克。把粳米淘洗几遍,煮上一锅清水,水沸下粳米,把紫苏叶子连梗一起切细碎,放入锅中,炖煮熟即可,想要省事也可以直接放入电饭煲,选择煮粥模式即可。
出锅后还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加点红糖调味。
热乎乎粥食可以帮我们暖胃暖身,祛风散寒,咱们若是吃不惯这三种粥食,其实煮点山药小米粥,也是极好的,健脾养胃,或是做一做精致的糕点,既美味,又营养,古人在养脾胃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其中就有一道糕点,传承了百年。
这道八珍糕,很适合调理我们春节被“吃伤”了的脾胃,春节期间,外面天寒地冻,屋里暴饮暴食,这种积食加上着凉,很容易让我们生成内热,痰湿以及胃肠寒等问题。因此在年后正月里,吃伤一些有化痰化积,健脾养胃的食物,非常不错,这款八珍糕就如是。
八珍糕顾名思义,由八种食材组成,其中山药,莲子,白扁豆,滋补我们的脾阴,党参,白术养护我们的脾阳,茯苓薏米祛湿降浊,芡实收敛,整个食方里有阴有阳,有升有降,平和不偏。
分享一道老幼皆宜,小朋友都十分喜欢的红豆八珍糕,红豆也是常吃的杂粮,它养心神,还能健脾,而且带有一点点泄的作用,给身体留有一个排泄的通道。
做法也很简单,先把以上八种食材,山药,莲子,白扁豆,茯苓,薏米,芡实各10克打粉,再取党参,白术各2克打粉,混合均匀,准备上一些面粉克,红豆沙60克,酵母粉7克和白糖适量。
把八种食材的混合粉,也就是八珍粉倒入面粉中,混合均匀,酵母粉中加入温水,搅拌均匀,把水倒进粉中,边倒边搅拌,揉成面团。
取保鲜膜铺在面板上,把八珍面团均匀擀平铺在上面,随后把红豆沙均匀铺在面团上面。
把铺好的面团向里折叠两次定型,然后撤出保鲜膜,用刀把八珍糕切成小块,盖上保鲜膜,静置60分钟左右,等待面团发酵到原有的2倍大。
发好后,放入蒸锅,隔水蒸上半小时,稍微晾凉就可以吃了。软糯不黏牙,绵软的红豆沙裹在八珍粉的软皮之下,柔软带有些许韧劲儿,细细咀嚼,十分美味。
这个粉还可以用来蒸包子,烙饼,做上各种糕点等等,我们可以自行发挥,要是自己懒得做,想要吃现成的,也可以备上几盒这种茯渭糕,在原有八珍糕的食材上进行了升级,营养更全面。
里面用到的都是一些健脾胃,固肾气的食材,搭配在一起,软糯细腻,有淡淡的谷果香,配料都是天然的食材,有怀山药,莲子,茯苓,薏米,芡实,白扁豆,山楂,红枣,麦芽和人参,用的是糯米粉,调和味道用的是麦芽糖,加入了低脂的亚麻籽油。
里面新增加的山楂有化积滞的效果,尤其是化肉积,红枣滋养气血,麦芽健脾养胃,又能化淀粉类的积滞,人参比党参补气的效果更好。
采用低温烘焙的制作工艺,也能避免食材中的营养被高温所破坏,做出来的糕点糯叽叽的,非常好吃,又好嚼,咱们中老年人也能咬得动,吃着不费劲。
都是独立的小包装,开袋即食,非常方便,更容易保存,节后脾胃不舒服,包里常备着几块,每天吃个1~2块,慢慢就把咱们脾胃给养回来啦。注意这款孕妇不适合吃哦。
二宜:夜卧早起,宜加绵袜以暖足
二忌:忌北风、忌大雾、忌雨雹
正月我们早上可以早些起床,晚上可以适当晚睡一些,但也不要超过11点,现在白天渐渐长了,太阳也升起得更早了,我们也要顺应天时来养生,帮助自身阳气的升发。
而且在这一个月里,我们的衣着非常重要,一方面不宜束缚太紧,另一方面,气温反复无常,保暖依然重要,我们要秉承着上薄下厚,棉袜暖足的原则,上半身的衣物可以稍薄些,宽松一些,有利于阳气升发,下半身的裤子要暖和,双脚更要注意保暖,以免寒从脚底生。
在《遵生八笺》中有这样的记载:
正月朔,忌北风,主人民多病;忌大雾,主多瘟灾;忌雨雹,主多疮疥之疾。忌月内发电,主人民多殃。七日,忌风雨,主民灾。忌行秋令,令主多疫。
正月里,立春前后,我们若是遇到下面这4种气候要格外留意。这段时间应该刮东北风,若是刮北风,我们必须要避开这股风,对阳气升发不利,易患病。如果有大雾出现,说明阳气提前外散。
冰雹和北风是一样的道理,都对身体的阳气升发不利,容易外寒内热,皮肤出现不适,要是有雷电出现,那更是阳气外泄的表现,这些气候,都是不及和太过的表现,很容易让我们人体阴阳失衡,引起不适。
三宜:每早梳头,每晚泡脚,与人为善
三忌:郁郁寡欢,冲动暴躁
立春也是在正月里,春令好生,春天一定要秉宽仁之心,不要杀生,多行善事,多说好话,与人为善。
在《养生论》中有写道:“每朝梳头一二百下。至夜卧时,用热汤下盐一撮,洗膝下至足,方卧,以泄风毒脚气,勿令壅塞。”早上起床我们可以多梳梳头,振奋身体的阳气,帮助排出身体的浊气,让我们精神更好,明目健脑,特别是我们刚起床,整个人都是懵的,梳头刺激一下头皮,我们的精神气儿都提起来啦。
梳头的方法可以参考下面哦,有木梳或是牛角梳的可以用梳子,没有梳子的也可以干梳头。
这是医院中医内科主任王长松的梳头方式。
双手十指分开,让手指尽量和手掌,呈垂直的位置,然后手掌向后,从前发际慢慢的用力梳到后发际。梳的速度要缓慢,力量一定要达到,中等的力度;梳的范围要从前发际一直梳到后发际,甚至脖子也给它梳到。
一边梳还可以做按摩的动作,用两个手的十个手指头,从前往后按摩。这个动作有个非常高雅的名字,叫做“拿五经”。注意梳理到头部的各个部位以中等力度和速度进行之后边梳边按摩头皮至头皮微热为度。
接下来用手指头的侧峰来梳头,动作很优美,然后左右都要梳。
早梳头,晚泡脚,晚上睡觉前可以用盐水来泡泡脚,帮我们引火下行,暖足驱寒,若是感觉我们的情绪日渐不佳,容易郁郁寡欢或是暴躁易怒,就是咱们的肝气渐渐起来了,开始不舒畅了,这时候我们也可以用泡脚来解决,舒畅身体的气机。
我经常用的是这个名为逍遥散的泡脚包,听名字就非常喜欢,逍遥快活似神仙。即使我们没听说过这个方子,也应该想到,这是一种能够让我们忘却烦恼,身心舒畅的名方。
逍遥散源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方为柴胡12克、白芍12克、当归12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炙甘草6克,体寒还可以加入老姜。
柴胡,薄荷帮我们疏肝解郁,我们的肝就像树杈一样,自由自在生长,若是一味压制,那么气机自然被憋住了,郁结在一起,我们就会感觉各种拧巴,心情不好,想要疏散这股子郁结之气,就得通开,薄荷也是疏肝的,它可以帮我们把肝的邪火邪气都给疏散掉,薄荷辛凉,有股特别的香味,有走窜之性,还能宣发我们肺的浊气。
当归和白芍一补一收,把我们的肝血肝阴能养起来,减少肝血的消耗,用肝血来克制躁动的肝火,而且当归还是行血化瘀的,让血补而不淤。
白术,茯苓,甘草都是保护我们脾土的,肝气会影响到脾胃,肝木克脾土,肝气不舒的人,都容易腹胀,食欲不佳或是拉肚子,而且脾胃一弱,对营养的吸收就弱,气血就会衰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为了方便大家泡脚,我们也准备了一款现成的逍遥散泡脚包,里面用到的天然草本,品质优良,无硫熏无添加,气味浓郁,按照可食用级别制作而成,锉碎成细小的颗粒,方便泡脚时,里面的成分更容易融于水中。
都是真材实料的草本,剪开就能看到满满一包料哦,当然我们泡的时候无需剪开,直接连同无纺布包一起使用,建议咱们泡之前先把这个泡脚包用大火煮上20分钟,等到水沸汤色变为茶褐色了,就可以倒入木桶中,舒舒服服泡脚了。
晚上睡前,双脚伸进温热的水中,伴随着阵阵草本的气息,卸下一天的疲惫,让心灵有个归所,释放我们内心的压力,直视自身的欲望与想法,身体的气机顺畅了,舒服了,自然我们的想法也会发生改变,很多事情也就想得通,不会动怒或是郁结在心了。
逍遥散泡脚包每周用上三次即可,泡脚的时候我们可以闭目养神,放松自己的身体。泡完后喝上一杯温热的开水,舒舒服服准备睡觉。
在正月的这30天中,这3宜3忌要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