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养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吃出美味谁都会,但吃出健康没几个人会,不 [复制链接]

1#

追求美味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上千年来人类在满足味蕾上倾注了无数的智慧,全球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美食,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拿手的硬菜,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美味的心得,指导制备美味佳肴的资料典籍数不胜数。人类在锻造美味方面似乎已出神入化,但追求似乎还远未到顶点。

研究美食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的美味佳肴已然不胜枚举。几乎每一个人都可以“食神”自居,现代人多自侃为“吃货”,但会吃、能吃出健康的没有几人,不信接着往下看。

我国中医圣典《黄帝内经》《素问》篇早有言“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可时至今日,多少人已不识五谷,不食五谷。中医药王、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强调饮食养生应顺应自然,避免“太过”和“不足”,可现代多少人在暴饮暴食和节食。

18世纪末发生的“化学革命”建立起了较为系统的化学分析法,使得对膳食及其与健康的关系的研究得以从以往粗浅的观察和感性经验深入到理性解析和客观本质的探索与总结。经过2个多世纪全球科学家、医学家和营养学家的共同努力,历经无数艰难卓绝的探索、试验与总结,终于构建起了基于现代科学基石的现代营养学大厦,为指导人类通过“吃”来防治疾病、促进健康积累了坚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膳食指南就是用于指导通过饮食促进健康的具体表现。

我国历版膳食指南都对该怎么吃出健康给出了具体的建议,最新版的指南首当其冲指出“膳食应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每一个家庭都应该备一本

啥叫食物多样?为啥要食物多样?

目前已知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有40余种。所谓必需是指人体内不能合成或者合成不足,必须从食物中获得。不同食物中的营养素及有益膳食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是不同的。除供6月龄内婴儿的母乳外,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可以满足人体所需的能量及全部营养素。因此,只有多种食物组成的多样化膳食才能满足人体的健康需要。

营养学上,根据食物的营养特性将食物分为了五大类,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和油脂类。每一类中又有许多不同的品种。食物多样就是指膳食中食物品类要齐全(五大类食物都要有)、品种要足够。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食物品种每人平均每天要吃到12种以上,每周要吃到25种以上。自己对照自己的膳食,做到了吗?

谷类历来是我国居民的主食,包括大米、小麦、玉米、大麦、燕麦、黑麦、红米、紫米、黑米、高粱、青稞、黄米、小米、西米、荞麦、薏仁米等。根据现代营养学的研究成果,我国膳食指南将薯类(如红薯、紫薯、马铃薯、山药等)和杂豆(如红豆、绿豆、芸豆、花豆等)也归到和谷物一类,作为主食。因为这一类食物营养成分相似,主要为我们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B族等维生素、膳食纤维和部分矿物质。

根据食物多样的要求,主食也应该多样化,也就是说最好每天都有多种谷类、杂豆和薯类,可现实中做到的人太少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主食大米、面粉及其制品占绝大部分,已经超过90%(回想一下,自己是不是每天主食要么是大米饭,要么就是馒头、包子等精面粉制作的面食?),严重不符合膳食营养的要求。

谷类本来是富含B族等维生素、膳食纤维和部分矿物质的,但现代人吃得最多的主食——精制大米、白面中这些营养成分几乎已损失殆尽,因为这些营养成分主要是存在于谷物的谷皮、糊粉层和胚芽中的,而米面精制过程中已经把这些部分几乎都去除掉了。所以只吃精白米白面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一定要多吃粗杂粮,粗粮、杂豆、薯类要占到主食的1/3~2/3才符合要求。

谷物经过精制后损失了好多营养

看完以上的分析说明是不是发现自己几乎没有做到?这还只是从一个点来分析说明的,还有很多“吃出健康”需要做到的要点还没说到,所以我才说“吃出美味谁都会,但吃出健康没几个人会”。

人生在世,吃得美味固然重要,但吃出健康也同样重要,最好的状况是兼具二者。

现代医学研究已经证明,现在我国高发的常见慢性病如肥胖(你没看错,肥胖也是一种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痛风、癌症、脂肪肝、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其实就是生活方式病。这些疾病的病因虽然都和遗传因素有关,但遗传因素占比很小,最主要的病因就是个体不良的生活方式。所以,这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要能获得理想的效果,最主要还是需要个体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践行健康生活方式。而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一些权威医学机构根据研究结果指出,不良的生活方式首当其冲的不合理的膳食。因此要首先做到合理膳食,也就是“会吃”,这样才能吃出健康。所以,学起来吧!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普版烹饪/美食中国营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京东查看已下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