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每天一碗热粥,每天一点健康
粥的养生功效
粥容易消化
大米熬煮温度超过60℃就会糊化,入口即化,吃后非常容易消化,肠胃功能较弱或有胃溃疡的人,可以喝粥调养肠胃。粥更是老年人每餐必备的佳品。俗话说“老人吃粥,多寿多福”。人到老年,生理功能衰退,胃肠分泌消化液的能力减退,各种消化酶分泌减少,胃张力减弱,蠕动减慢,再加上老年人牙齿松动、脱落,咀嚼能力减弱,合理食用一些粥品,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又能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起到益寿延年的效果。此外,由于粥易消化,也适合病人食用,喝粥有利于病后康复。中医认为,病人的肠胃薄弱,消化能力降低,用米粥调养最为适宜。因为米粥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极易消化吸收,若能再选用一些中药同煮,更能起到治病的辅助效果。清粥搭配一些开胃小菜,还能够增强食欲,补充体力,有利于病后康复。
喝粥可以防治便秘
现代人饮食精致而又缺乏运动,多有便秘症状。稀粥含有大量水分,制粥的原料多为富含膳食纤维的五谷杂粮,既可为身体补充水分,又能加速肠胃蠕动,有效防治便秘。另外,现代人大多营养过剩,而粥所含的热量不高,即使吃得饱饱的肚皮也不至于会摄入过多热量,可以当作很好的减肥辅助食品。
喝粥可以预防感冒
天冷时,早晨起床喝一碗热粥,能够祛除寒气,增强身体的御寒能力,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
喝粥可以防止喉咙干渴
对咽喉不适、发炎疼痛的人,温热的粥能滋润咽喉,有效缓解不适感。
五色粥与食疗功效
古人说:食物有五色,五色各自有对应的五脏、方位、气候等。这里所提的五色粥,是从食物外观以及所含营养成分来划分,相对简单易懂。食物所含不同的营养素,会表现在其外观、颜色、质感等方面。不同色彩的粥品分别具有增进食欲、抗衰老、增加抵抗力等不同的功效。
红色的粥
适量的粳米,搭配赤豆、红枣、山楂、苹果、番茄、草莓、葡萄、红辣椒、猪肉、牛肉、羊肉等熬粥,可提供较为丰富的B族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抗寒、抗衰老,增强机体抵抗力,以及补血、抗疲劳等功效。红色食物与黄色食物搭配煮粥,能使营养相互促进吸收。
黄色的粥
以玉米、黄豆、蛋黄等为主,搭配木瓜、柑橘、香蕉、胡萝卜等熬粥,可提供较为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D等营养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衰老、保护视力、促进钙吸收等功效。每日早餐坚持喝一碗玉米粥,还可以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并具有抗癌的功效。
黑色的粥
以紫米、黑米、黑芝麻、黑豆为首,搭配紫菜、黑木耳、茄子、乌鸡等熬粥,可提供丰富的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延缓衰老、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等功效。其中黑木耳可降低血液黏稠度,黑芝麻具有乌发、提高记忆力等作用。
绿色的粥
适量的大米、绿豆,搭配荷叶、绿茶、菠菜、西蓝花、芹菜、青苹果、杨桃等绿色果蔬熬粥,可提供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提高抵抗力、降低胆固醇、清理肠胃、抗癌等功效。深绿色的蔬菜,含钙量会比浅绿色的蔬菜高,如韭菜、油菜等。绿色的粥适合早餐或晚餐食用,在提供营养的同时,还可以促使肠胃排出体内毒素。
白色的粥
以粳米、燕麦、糯米等为主,搭配鱼肉、禽类、豆腐、冬瓜、竹笋、山药、花椰菜等熬粥,富含优质蛋白质、矿物质,具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润肺、安神、促进肠胃蠕动等功效。其中燕麦粥对糖尿病、肥胖症有一定辅助疗效。鱼肉燕麦粥里调入牛奶,还可提供大量钙质及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尤其适宜老年人食用。
认清体质喝对粥
(温馨提示:全文小说可点击文末卡片阅读)
“体质”指的是人身体的形态和功能,主要有“寒、热、虚、实”四大类。每个人的体质都不相同,健康养身应因人而异。用来熬粥的谷物含有丰富的营养,但怎么吃、吃多少,不同体质的人,需求也是不一样的。
寒性体质的特征
脸色苍白、唇色淡;精神虚弱易疲劳;喜热饮热食;怕冷、怕风,手脚冰凉;女性经常迟来月经,且多血块等。
适合寒性体质的五谷杂粮:糯米、高粱、赤豆、花生、板栗、核桃、杏仁等。
热性体质的特征
经常情绪急躁,脾气不好;常常身体发热、怕热;出现便秘,尿少且色黄症状;喜吃冰冷的食物或饮料等。
适合热性体质的五谷杂粮:大麦、小麦、荞麦、绿豆、薏米、小米等。
虚性体质的特征
说话有气无力,精神萎靡不振,舌质嫩白无苔,脉象细而无力,面色苍白、无血色等。
适合虚性体质的五谷杂粮:糙米、糯米、高粱、花生、赤豆、芝麻等。
实性体质的特征
容易烦躁不安、失眠;脾气不好,易暴易躁;有时口干口臭、呼吸气粗,容易腹胀、便秘;常感觉无端闷热等。
适合实性体质的五谷杂粮:薏米、绿豆、小米等。
根据季节选择补养粥
春季食养
春季多雨、多风、多寒、多湿。我国传统中医认为,辛能散风,温能祛寒,淡能渗湿,甘能健脾。因此,结合气候变化的特点,可采取一些有效方法,从防病健身两方面来创新,熬制些春季适宜的粥。以辛甘、清淡为主,主食类宜选用粳米、灿米,其味甘性温,能够补中气、健脾胃、养胃生津、明目益智;肉类应选用鸡肉、鸭肉等,其性温且不油腻,有助于体内消化;鱼类食物高蛋白、低脂肪,易于消化并富含多种维生素,尤其是黄鳝、章鱼等都是春季首选;各种绿色蔬菜,如油菜、菠菜、韭菜、芹菜、香菜等,在春季都盛产;葱、蒜具有消毒杀菌的功效,可多食用;新鲜的蜜橘与杏,也可以适量选用,做成水果粥,能起到润肺、顺气的功效。
夏季食养
夏季在五行中属火,在五味中属苦,所以夏季适宜清淡滋补,尤其时逢炎热酷暑,中暑、食欲不振等现象发生率也比较高,做粥时的原料选择要秉承清淡、败火等原则,切忌油腻。主食方面,除食用白米、糯米之外,还可以多吃一些杂粮、豆类来调节胃的功能,在夏日高温燥热情况下增强食欲;肉类则侧重于脂肪含量低、味甘性平的火腿、牛尾之类,多食用鱼肉对肠胃的调整效果比牛羊肉更好;夏季蔬菜瓜果相对产量丰富,主要本着解暑败火、清淡为主的原则选择原料做粥,如西瓜、桃、草莓、枇杷等。
秋季食养
秋天,气候由热变凉,人体腠理由疏松转为致密,阳气开始潜藏于内。秋季饮食保养,在应季取材之余,考虑到保健方面,以润燥益气为中心,以健脾补肝清肺为主要内容,寒凉搭配比较好,比如主食类,不宜单独用大米作粥,尽量搭配粗粮,配合大麦、糙米、高粱米等;肉类则选用甘寒、甘温之类,猪皮、牛肉都是较好选择,猪蹄、腔骨等也可多食用;水产类有黄花鱼、蟹类等;蔬果则本着应季原则,适当选择性凉的菠菜、萝卜、雪花梨、板栗等。
冬季食养
冬季是一个寒冷的季节。医学认为,冬令进补与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有密切关系。在寒冷季节,身体的抵抗能力下降,应顺应自然进行食补,滋阴养阳,以滋补为主。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应多吃温性、热性,特别是温补肾阳的食物进行调理,以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冬季“食补”,应供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主食宜选用粳米、玉米、小麦以及黄豆、豌豆等谷豆类;蔬菜类为韭菜、萝卜、黄花菜等蔬菜;肉类则为羊肉等冬季滋补佳品;水产类适宜多吃应季的带鱼等;橘子、椰子、菠萝、荔枝、桂圆等水果也可作为粥原料。
(点击上方卡片可阅读全文哦↑↑↑)
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感觉小编推荐的书符合你的口味,欢迎给我们评论留言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